2016-07-28

Bluelounge Kii 輕巧鑰匙造型 Lightning 充電線開箱

Bluelounge 是一家生產各類消費系電子產品配件的廠商,而 Bluelounge Kii 是一款設計成鑰匙造型的硬式充電線,有 Lightning 與 MicroUSB 兩種規格

雖然有攜帶充電線的習慣,但考慮到某些場合不適合用長長的充電線,例如咖啡廳的小桌子或擁擠的會議桌,跟忘了帶充電線時的救急,可以固定在鑰匙圈上的 Bluelounge Kii 似乎有它的價值在


2016_07_28_005540
實體通路跟網路通路上價格差距很大,考慮到可能有山寨品的情況,建議購買商品規格較明確的
2016_07_28_005548
包裝盒背面
2016_07_28_005652
從包裝盒抽出後,Kii 本體跟鑰匙圈分別固定在兩塊白色泡綿裡,也附贈一個打印有 Bluelounge 字樣的裝飾膠條
2016_07_28_005834
Kii 的傳輸線跟用於固定的鑰匙圈部分
2016_07_28_005900
鑰匙圈部分的正面,有 Bluelounge 的商標
2016_07_28_005910
背後有扣式安全鎖,可避免 Kii 脫落
2016_07_28_010038
Kii 與鑰匙圈部分鎖定後的樣子

此外,Bluelounge Kii 是有通過蘋果的 MFi 認證,因此買到真品的可以安心使用


蘋果官網的 MFi 認證查詢網頁,可以看到 Bluelounge 送驗通過的產品中有 Kii 的身影

2016-07-12

AKiTiO Thunder2 Quad mini,Thunderbolt 介面硬碟外接盒開箱

在前一篇文章中演示了透過蘋果原廠的 Thunderbolt 傳輸線來實作兩台 Mac 之間的檔案傳輸,而這次則是透過 AKiTiO 所推出的 Thunder2 Quad mini,一款支援 Thunderbolt 2 傳輸介面的四插槽 2.5 英吋硬碟外接盒來演示

之前給 Time Machine 使用的硬碟是 WD500BPKX 搭配同樣是 AKitio 生產的 Neutrino U3 2.5 英吋硬碟外接盒,但 500GB 的容量說實在不是很夠,以我的使用情況來說最多只能儲存半年的備份,而且這份 Time Machine 備份檔案是放在一顆硬碟裡而已,在安全性上不是很夠

因此這次購買了 AKiTiO Thunder2 Quad mini,搭配四顆 WD10JFCX,在 OS X 上實作軟體磁碟陣列來擺放 Time Machine 備份檔案



大家的好朋友 PChome,北北基地區前一天晚上下單,隔天中午就送達了
2016_07_11_153320
購買了四顆 WD10JFCX 與 AKiTiO Thunder2 Quad mini
2016_07_11_153326
AKiTiO Thunder2 Quad mini 包裝盒正面
2016_07_11_153738
打開內盒後會看到一張印有 AKiTiO 商標的藍色紙板
2016_07_11_153756
將藍色紙板拿掉後會看到包有說明書與貼紙的塑膠袋,硬碟外接盒用不織布製作的提袋裝著
2016_07_11_153820
硬碟外接盒用不織布製作的提袋裝著,白色的長條紙箱裝有 Thunderbolt 傳輸線、電源供應器跟螺絲
2016_07_11_153844
AKiTiO Thunder2 Quad mini 正面
2016_07_11_153852
AKiTiO Thunder2 Quad mini 背面,可以看到兩個 Thunderbolt 2 傳輸介面跟電源供應器的插孔
2016_07_11_154054
電源供應器,規格是 DC 12V,6A,附上台灣規格的市電插頭
2016_07_11_153906
前面板的開關在底部,撥動就可以讓前面板彈起
2016_07_11_153937
拿掉前面板後,可以看到四組硬碟托盤
2016_07_11_155344
電源燈號與硬碟運作燈號是透過導光棒傳導到前面板上,前面板也起到了固定硬碟托盤的效果

要達到 AKiTiO 所標示得、藉由 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 所測量的寫入 1232MB/s、讀取 1375MB/s 必須使用四顆固態硬碟建立 RAID 0 或是 RAID 10 陣列才能達成,但由於我是以建立備份系統為目的,因此選擇使用四顆機械硬碟建立 RAID 10 陣列,以較高的性價比達成兼具容量跟安全性的環境,RAID 10 既有雙硬碟 RAID 0 的速度,也有 RAID 1 的映像備份

2016_07_11_154952
這次一口氣購買了四顆 WD10JFCX,容量 1TB 的 2.5 英吋硬碟,這是威騰為磁碟陣列還有網路儲存系統設計的紅標系列產品
2016_07_11_155248
AKiTiO Thunder2 Quad mini 的設計是硬碟連接板垂直於下方主機板的樣子,硬碟靠連接器跟托盤固定
2016_07_11_155138
將硬碟托盤推入插槽,要稍微喬一下再推入,將 AKiTiO Thunder2 Quad mini 立起來後可以比較好處理
2016_07_11_155324
將四組硬碟托盤推入插槽,硬碟靠連接器跟托盤固定,前面板也起到了固定的效果
2016_07_11_155544
插上電源跟 Thunderbolt 傳輸線
2016_07_11_155504
通電但沒接上電腦時,正面的電源燈會亮起橘色
2016_07_11_155536
將電腦接上 AKiTiO 附贈的 Thunderbolt 傳輸線
2016_07_11_155534
連接上電腦後,電源燈會轉為藍色,硬碟燈號會先亮起紅色,就緒後轉為綠色

在硬體架構上,AKiTiO Thunder2 Quad mini 應該是採用 PCIe 轉 SATA 架構,藉由 Thunderbolt 傳輸 PCIe 訊號,在由轉換成 SATA 給磁碟機使用,因此在 OS X 中不會像 Mac 之間用目標磁碟模式時一樣顯示外接 Thunderbolt 磁碟,而是外接 SATA 磁碟


接上電腦後顯示無法讀取硬碟,這是因為 WD10JFCX 出貨時並沒有預先格式化

使用磁碟工具程式將硬碟機格式化

則可以得到四顆 1TB 的外接 SATA 磁碟

使用 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 測量,可以得到單顆硬碟寫入 109.1MB/s、讀取 111.7MB/s 的速度

再來要架設 RAID 磁碟陣列環境,OS X 本身就支援軟體 RAID 功能,起且穩定性不錯,但在 OS X 10.11 後的磁碟工具程式取消了許多功能,包括驗證磁碟權限與架設 RAID 的功能,但 OS X 10.11 仍然支援 RAID 功能,因此可以使用終端機來架設 RAID 磁碟陣列,或是可以直接使用 OS X 10.10 的磁碟工具程式來架設,畢竟有個介面在比用終端機還要方便

關於如何使用 OS X 10.10 的磁碟工具程式,可以參考 MINWT 梅問題教學網的教學



總之就是可以使用 OS X 10.10 的磁碟工具程式了

在 RAID 功能中,先建立兩組進行映射的 RAID 1 陣列,接著在建立一組分區的 RAID 0 陣列

先著將兩顆磁碟機為一組拖曳進 RAID 1 陣列中,接著再將兩組 RAID 1 陣列拖曳進 RAID 0 陣列中

套用設定前會詢問是否要套用

接著就會開始建立 RAID 10 磁碟陣列

RAID 10 磁碟陣列建立完成後,可以看到一個 2TB 的 RAID 10 磁碟陣列

在儲存空間上,可以看到一個 2TB 的 RAID 儲存空間

再次使用 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 測量,可以測量到寫入 209.1MB/s、讀取 209.1MB/s 的速度

接著開始搬移 Time Machine 備份檔案,將接近 500GB 的檔案從 AKiTiO Neutrino U3 移動到 AKiTiO Thunder2 Quad mini

花費的時間差不多是六個半小時,過程中傳輸速度浮動的十分劇烈,可以從 100MB/s 到接近停滯,而換算後差不多是 21.76MB/s,考量到 Time Machine 備份檔案中零碎檔案的數量不少,考量到機械式硬碟的弱向是零碎檔案,讀寫 512K 零碎檔案的平均速度多半是 50MB/s 以下,是 4K 零碎檔案甚至會降低到 1.05MB/s,這種實際拷貝大量零碎檔案的數據應該比較偏向實際



AKiTiO Neutrino U3 上 WD500BPKX 的測量成績,寫入 111.1MB/s、讀取 111.4MB/s

換算拷貝速度,每分鐘大概是 1.28GB/min( 1305.87MB/min ),差不多是 21.76MB/s( 174.11Mb/s)

搬移後的第一次備份總是特別花時間,似乎是要驗證備份

備份完成,AKiTiO 有提供產品的 .icns 檔案,可以置換系統預設的圖示

此用,關於 AKiTiO Thunder2 Quad mini 的訊息也可以在負責 Thunderbolt 規格制定與產品認證的 Thunderbolt 技術社群查詢到

2016-07-05

Thunderbolt 初體驗

蘋果的個人電腦產品在導入 Thunderbolt 技術後,其實一般使用者可以接觸到的應用並沒有很多,大部分都只是搭配轉接頭使用而已,例如 Apple Thunderbolt to Gigabit Ethernet Adapter 跟 Apple Thunderbolt to FireWire Adapter,或是其他可以透過 Mini DisplayPort 輸出 DVI-D 或是 D-Sub 的 轉接頭

追根究柢,這跟 Thunderbolt 的產品價格偏高有關,畢竟影響到一般使用者購買意願的就是價格,當然對於工作室或專業使用者而言效能才是關鍵,這也是為何常見的 Thunderbolt 介面儲存產品價格都如此不親民了

這次心血來潮買了蘋果原廠的 Thunderbolt 傳輸線,短短一條五十公分就要八百九十塊只能感嘆這價格跟第一次接觸 Thunderbolt 的使用者真有緣,因為 Apple Thunderbolt to FireWire Adapter、Apple Thunderbolt to Gigabit Ethernet Adapter、Mini DisplayPort to DVI Adapter 跟 Mini DisplayPort to VGA Adapter 的報價都是八百九十塊


2016_06_22_121938
蘋果原廠 Thunderbolt 傳輸線,短短一條就八百九十塊

其實體驗 Thunderbolt 的方法,除了購買帶有 Thunderbolt 介面的外接硬碟之外,蘋果在 2011 年後的個人電腦產品都有導入 Thunderbolt 介面,只要擁有一台以上、 2011 年之後推出的 Mac Mini、Mac Pro 與 MacBook 系列產品( 新版的 New MacBooK 除外 ),都可以用「目標磁碟模式」在兩部 Mac 間使用 Thunderbolt 傳輸檔案

在「系統偏好設定」中的「啟動磁碟」下,將系統使用的固態硬碟圈選、再選擇「目標磁碟模式」,接著便會重新開機,開機後螢幕上會顯示 Thunderbolt 介面的圖像,此時用接上 Thunderbolt 傳輸線後,另一台 Mac 便會將它辨識為外接式磁碟機來連接


2016_06_22_122422
使用 Thunderbolt 傳輸線將 MacBook Air 2011 Mid 與 MacBook Pro Retina 2015 Early 連接

在目標磁碟模式下,MacBook Air 2011 Mid 會被當成 121GB 的外接 Thunderbolt 磁碟機

然而傳輸成績並不是很好看

使用 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 來測試可以發現 MacBook Air 2011 Mid 的成績不盡理想,當然可能跟剩餘容量不多有關,且不知為何寫入速度比讀取速度還要高,接著使用 MacBook Pro Retina 2013 Late 作測試

2016_06_30_203508
這台是即將轉讓的 MacBook Pro Retina 2013 Late
2016_06_30_203556
使用雙通道的 PCIe 2.0 固態硬碟,容量 256GB

在目標磁碟模式下,MacBook Pro Retina 2013 Late 會被當成 251GB 的外接 Thunderbolt 磁碟機

而在多次測試中,目標磁碟模式的 MacBook Pro Retina 2013 Late 跑出超過寫入 369MB/s、讀取 324MB/s 的速度

然而寫入 369MB/s、讀取 324MB/s 的速度還是低於理論數值,尤其 MacBook Pro Retina 2013 Late 本身就可以跑出讀寫超過 650MB/s 的速度,而 MacBook Pro Retina 2015 Early 的讀寫速度更超過 1300MB/s,應該是有個瓶頸存在的,但成績已經高於 Intel 330 Series 120GB 搭配 USB 3.0 硬碟外接盒的成績


兩台 MacBook Pro Retina 的個別成績

這次的體驗跟測試結果大概就是這樣了,接下來應該會嘗試使用 WD10JFCX 這款二點五英吋硬碟、搭配 AKiTiO 出品的 Neutrino Thunder D3 組成 RAID 再進行測試